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資訊專區

守護專刊 空中要道上的海空救援

  • 發布日期:100-12-26
  • 資料來源: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空中要道上的海空救援 陳海鵬
直升機因其特殊的滯空能力而在空中與海上的救援行動中擔任要角,海空救援行動需要高度純熟的飛行技能、專注力、豐富的氣象知識及環境洞察力,看似平凡簡單的海上救援,只有機組員才知道,要多麼謹慎以對才能圓滿達成任務。 破曉時分,當春季和煦的太陽緩緩自東方升起,暖和的陽光灑在值了一整晚夜班的隊員身上,稍微紓緩了每個人整夜繃緊的神經,這時總隊勤務中心的專線響起,立即讓大家再度上緊了發條。一艘賴比瑞亞籍,名叫「Hanss Meersburg」的貨輪上,有一名船員在甲板上工作時意外滑倒,造成頭部撞擊,需要緊急就醫。身為任務機長的我立即查詢天氣預報與衛星雲圖,針對海象與天氣會對任務造成的影響作評估,同時,召集大家集合,開始說明此次任務內容,飛行方式與規劃的救援模式(當然,這時間是很短的)。 
 
海面的船隻救援對於身為空勤隊員的我們來說當然不陌生,但是此次任務的待援地點讓我們感到緊張,「Hanss Meersburg」貨輪的位置於高雄港外海的角度約240 度的位置,距離約10 海浬之處,這個位置剛好緊鄰著高雄小港機場的「下滑道」,也就是飛機降落的「空中道路」,小港機場是個繁忙的國際機場,飛機起降頻繁,不可能為救援任務而全面停止降落,待救援的人也無法等待,所以,這次的任務必須由副駕駛全程以無線電與高雄塔台協調飛航管制,實施安全隔離,讓我們的直升機與下降的飛機有確切的安全距離,較一般海上救援任務增加許多風險與變數。飛行不是如汽車駕駛遠遠看到就能避開的,必須協調塔台將航路上預備起降的飛機做通盤的規劃與調度指揮,對救援機組員來說,這趟任務更需保持對周圍環境的高度專注力。
 
完成飛行前檢查後,6 點,我們的直升機就起飛了,與Hanss Meersburg 貨輪以無線電通聯確認正確位置,及詢問傷者的現況與船隻目前的情形,邊飛行邊將最新資訊與後艙共勤人員進行討論。
 
10 分鐘內我們就飛抵目標區,首先進行環境勘查,以高空、低空、慢飛方式,試著全面了解眼前貨輪的樣貌與動態,往往會有民眾不解為何直升機要先盤旋而不立即救援,其實在通盤了解任務環境與狀況是極度重要的,直升機是精密複雜的飛行器,而海空環境看似平靜,卻非常容易因為風勢、雨勢、本身重量與載重而發生飛行意外,更可能因為周遭環境中任何突出、枝節或垂掛的東西碰撞,發 
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觀察貨輪的情況後有些憂心,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印象中的貨船,是不是充滿了煙囪、桅杆、雷達與天線,這都讓直升機無法靠近,評估後,只有船頭一小塊區域勉強可進行救援。救援的共勤人員決定,利用直升機上的吊索垂降下去,將受傷的船員安置固定拉起。
 
救援方式確認後,因為飛機的油料是滿載的狀況,馬力可能不足,必須將油料耗費到一定的載量後方可進行,所以我們就開始繞著Hanss Meersburg 貨輪的四周盤旋。 我們飛機是滿載油料待命,又因距離很近,油料使用很少,所以油箱油料過多,但為何需要如此呢?開過車的人都知道汽車的載重越重跑得越慢,當然,油料也是重量的一部分,直升機這種高油耗的飛行器,當然油料的重量是很可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汽車跑得越快基本上馬力越大,所以可以理解,直升機滯空馬力輸出大,加上燃油愈多則飛機會過重,可能就會出現馬力不足的情況,所以我們不得不先行消耗燃油減輕重量。
 
在盤旋於貨輪四周的同時,副駕駛指引著船員到指定的地點與準備事項,受傷的船員因為頭部疑似有腦震盪的情況,走路必須要別人攙扶,一行人來到船頭的小區塊等待著。 直升機花了約35 分鐘來執行耗油,而後再進行馬力測試,馬力表現達到了許可範圍,此時我們即刻移至船首區域上滯空,小心翼翼地配合船體的運動將1 名海巡隊員垂降至甲板,其實,在海面的船身受到海潮與浮力的影響不斷搖晃,所以海上救援比平地救援更為困難。 
 
海巡隊員協助將受傷的船員固定於吊索上,以吊掛方式回到機艙,過程只用了5 分鐘就順利將受傷船員救起,受傷的船員在臉頰、鼻子與胸腔都有傷痕,及因撞傷而出現的腫脹,滿臉都是緊急包紮的厚紗布繃帶,神情痛苦。當然,接下來我們即以最快的速度飛回小港機場,機場有救護車與移民署的人員等待著,在飛機降落後,將受傷的船員送到小港醫院救治,圓滿完成任務。
 
我們步下飛機,7 點鐘,因為機組員在執行這項任務時的緊繃與專注,任務執行時間雖只有1 個小時,卻感到非常漫長,對我們來說,只要能夠圓滿完成任務,心裡那種溫暖,只能用踏實而滿足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