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資訊專區

赴美空中輻射偵測參訓 強化應變處置能力

  • 發布日期:105-04-10
  • 資料來源: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

由於輻射是看不見、沒味道、觸摸不到,無法由身體感官察覺,需仰賴輻射偵測儀器才能得知。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處置,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美國能源部於105年4月4日至7日在拉斯維加斯辦理空中輻射偵測訓練,提供我國四名人員前往參訓,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遴選一位資深飛行教官配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前往參訓。在訓練過程中,以實機搭載人員及配戴「輻射電子劑量計」偵測設備飛往內華達州核爆實驗區(第3區)執行偵測航線飛行。

  由於空勤總隊未曾參與過國內空中核災輻射偵測訓練或演練,在接收到原能會參訓通知時,空勤總隊依專業領域與語言能力,指派具飛行經驗20餘年的資深教官趙青松前往參訓。趙青松教官在受訓前,積極蒐集與綜整空勤總隊在執行空中輻射偵測一些問題,諸如:實施空中輻射偵測方式與相關裝備有哪些?人員防護裝備為何?實施偵測後飛機如何處置等,希望在受訓期間能夠獲得釐清或驗證。本次訓練內容包含AVID(Advanced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Data進階數據整合與視效資料處理)裝備介紹、軟體程式操作及執行偵測航線飛行。

  訓練期間與美國遙測實驗室工程師Eugene V.Sheely Ph.D.及飛行員DAVID研討,初步獲得部份結論:在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對於輻射狀況及範圍尚不明朗,需俟輻射災區污染狀況穩定後(或復原期),再開始執行偵測工作。在安全的輻射劑量監控下,執行空中偵測之人員無需穿著特殊防護裝備,任務結束後飛機不需要清洗工作。而安全輻射劑量監控方式為:偵測人員需配戴「輻射電子劑量計」,當顯示累積曝露劑量超出標準時,飛機應隨即轉向脫離,避免再駛近污染區。當AVID警告燈/音響提出示警時,飛機應隨即轉向脫離,避免再駛近污染區。趙青松說,整個受訓過程中,讓參訓人員充分瞭解事故發生時執行空中偵測飛行員與後艙輻射偵測設備操作人員間的相互協調與溝通之重要性。

  落實核安為首要工作,但仍需有完整的應變機制與計畫,民眾也需要有正確的輻射防護知識,採取自保措施。一旦災害發生時,需即時建立輻射污染區資訊,適時疏散民眾,避免災情擴大。